3·15特別報道丨遠離消費陷阱,奉上“避坑指南” 嘉興發(fā)布2023年度十大消費警示
“3·15”到來之際,嘉興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發(fā)布2023年度十大消費警示,通過以案釋法、以點帶面,督促經營者誠信自律、守法經營,同時提醒消費者防范消費風險、文明理性消費。這些案例涉及食品、家電、服裝、家裝等多個行業(yè)和領域,讀懂這些案例,可以幫助你避“雷”避“坑”,遠離消費陷阱。
案例一、低價購買“無碼機”售后保障難享受
劉先生在乍浦鎮(zhèn)某電器實體店購買了多臺某品牌空調,結果這些空調的溫度無法調低。與品牌客服聯系得知系非正規(guī)產品,不享受售后保障,與商家聯系對方拒絕處理。經調查,商家反映劉先生所購買的空調是“無碼機”,銷售時已經告知劉先生,價格上也相對便宜。經協商,最終商家協助消費者完成“解碼”,空調可以調到更低的溫度,但是廠家提供的其他售后服務仍然無法保障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空調等大件家電盡量選擇由廠家授權的正規(guī)渠道購買。“無條碼”空調一旦出現質量問題,廠家不負責售后維修,更無法享受正規(guī)的售后服務。
案例二、防曬≠防紫外線消費者需擦亮眼
消費者王先生反映,在海寧市某日用品店開設的網店購買了一款夏季防曬冰絲袖套,商家網頁介紹具有防紫外線的功能,收到后發(fā)現使用效果不好,通過查看商品的標簽,發(fā)現只是執(zhí)行普通民用手套標準的產品,要求商家退款和賠償。調解人員查閱相關資料,發(fā)現根據GB/T 18830《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》標準,只有當產品的UPF值大于40,并且T(UVA)AV<5%時,才能稱之為“防紫外線產品”。此時,商家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,主動賠付消費者300元,雙方和解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購買防紫外線產品時要查看包裝標識,避免買到無效產品。
案例三、進口品牌產地約定不明大件耐用品關鍵信息要看好
消費者王女士反映家里地暖的鍋爐主板出現質量問題,售后來維修時,發(fā)現鍋爐產地與合同約定的產地不一致,要求商家重新安裝并賠償損失。經調查發(fā)現,該產品原產國生產的比其他產地生產的在售價上貴2000元,調解人員提出由經營者對主板保修1年并一次性補償消費者現金2500元。雙方均表示接受,糾紛和解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購買使用期較長的大件耐用品時,在收到商品后應仔細核對商品的規(guī)格型號、產地、使用說明、注意事項等關鍵信息,盡量能在安裝前發(fā)現問題。
案例四、給人提供場地擺攤撤柜糾紛誰來擔責
施女士反映其父母被組織去某家電專賣店聽課領禮品,前期送了免費的電動牙刷和平底鍋,之后說免費送學習機,但實際支付了學習材料費用2899元,她認為商家行為存在誘導消費,要求退貨退款。調解人員聯系該家電專賣店經營者,經營者表示是一家賣學習機的賣家來擺攤的,后發(fā)現擺攤賣家的銷售行為有問題,已將賣家趕走,其自身并沒有責任。調解人員明確告知柜臺租賃方在此次糾紛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,次日該家電專賣店經營者為消費者辦理了退貨退款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切勿貪圖小便宜,需要購買高價的電子產品時,建議找有固定經營場所且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。
案例五、誤買“一口價”金飾告知義務要履行
丁女士反映其在某金店被店員誤導購買了一款“一口價”金飾。由于丁女士是首次購買黃金,不懂“一口價”和“按克價”的區(qū)別,買好后認為自己吃虧了,希望能夠退貨退款。金店在銷售過程中,應當對消費者履行主動告知義務,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。最終,丁女士將購買的“一口價”金飾退回,換了店內“按克價”金飾,雙方和解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在購買黃金商品時,首先要明確自身消費需求,注意區(qū)分“一口價”金飾與“按克價”金飾,付款前要對商品質量、重量等再次當面確認。
案例六、問題榴蓮難退貨售前質量要明說
嘉興經開區(qū)某消費者反映其在水果店購買了2箱榴蓮,回家后發(fā)現其中有2個是“死包”,要求商家退還部分錢款。調解人員向商家了解情況,得知這批榴蓮是特價產品,價格相對低廉,無法保證百分百優(yōu)質,但是在出售時并沒有說明這是特價榴蓮。根據公平交易的原則,商家應該給予退換或補償。最終,商家退給消費者150元,雙方和解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在購買水果尤其是箱裝水果時,要仔細查驗水果品質,箱裝水果盡量開箱驗貨;拿回家后發(fā)現壞果的,及時拍照或視頻留證,便于后期溝通處理。
案例七、網購產品遇維修三包責任要擔起
消費者王女士反映其在某公司的快手直播間購買了一臺洗地機,保修期兩年。現洗地機管子壞了,聯系商家,商家答應保修,但售后產生的運費需消費者承擔。經調解人員了解,洗地機在保修期內,且是非人為損壞。商家在銷售時明示了產品保修期為兩年,在為消費者修理過程中,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。最終經營者提出免費換新,并承擔來回快遞費用,雙方和解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在網購過程中,要增強風險意識,對商品、商家要全面了解,擇優(yōu)選擇誠信、可靠商家。
案例八、奶茶大單配送慢及時溝通是關鍵
王女士反映其通過餓了么平臺在某奶茶店購買了25杯奶茶,結果商家超時2個小時才送到,送到時朋友都走了,奶茶沒人喝,要求奶茶店退錢。經調解人員了解,奶茶店到了約定送貨時間,由于送貨車裝不下,來不及配送,遲了2個小時才將奶茶全部送到。調解人員指出,奶茶店有責任按時將奶茶送到客人指定的地點,有問題應及時和客人溝通并提出解決方法。奶茶店負責人認識到了自身問題,當即向客人道歉并全額退款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商家
一旦與消費者約定了送貨時間,要遵守合約,維護自身良好信譽。
案例九、老年人沖動購物子女平時要關注
李先生反映其母親高價購買某床墊,認為遇到了保健品騙局,請求幫助退錢。經調解人員了解,起初商家讓其母親每天過去體驗,體驗到一定時間就給點禮品,時間久了其母親便動了心,花高價買下了床墊。調解人員撥打該產品銷售方負責人的電話,表示消費者家人強烈反對購買且消費者也表示不適合她,想好好商量能否給予退貨。商家破例同意全額退款,但此次退貨成功僅是個例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謹防保健品夸大療效的銷售陷阱,同時建議子女平時多關心老年家人的情感需求,多關注老年人不合理的購物傾向。
案例十、家具甲醛超國標檢測認定獲賠償
消費者許先生反映其在某家具店購買了一個書櫥,使用中家人陸續(xù)出現皮疹、口瘡等疾病。遂自行在網上購買了空氣質量檢測儀,經對書櫥內空氣進行檢測,發(fā)現甲醛含量為0.374mg/m3,超過國家標準3倍。商家對于許先生自行檢測的數據不予認可,認為要退貨需要有第三方的檢測報告。后經第三方國家專業(yè)機構檢測,該書櫥甲醛含量確實超標。最終商家同意退款退貨,并賠償許先生相應損失。
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
購買成品家具等容易產生甲醛超標的商品,多留意氣味異常等現象,及時發(fā)現問題并維權,以免影響身體健康。